近日,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隆重表彰为推进科技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14项(人),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25项成果获奖。其中,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提名的《超大城市绿色公共建筑数据驱动节能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复杂项目重大施工风险耦合理论及智能控制技术与工程应用》等5项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领域
获奖清单
(点击查看大图)
优秀成果简介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超大城市绿色公共建筑数据驱动节能增效
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建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杨建荣、张蓓红、林波荣、张颖、翟晓强、张改景、朱伟峰、李铮伟、钱智勇、吴蔚沁、季亮、宋应乾、郑春元、卜震、邓光蔚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建筑运行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20%以上,其中公共建筑存量多、体量大、能耗高的挑战尤为突出。推动公共建筑绿色化发展,实现大数据驱动的能效提升,是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能碳双控目标实现的必经之路。为此,项目聚焦准确认知和评估建筑用能特征、高效诊断和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系统实现和扩大建筑绿色效用的需求,依托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历时十余年的产、学、研协同攻关,建立了超大城市绿色公共建筑数据驱动节能增效关键技术体系与系统化创新成果。
主要技术突破及创新:
1、突破绿色建筑能耗、环境等关键性能数据感知技术,开发国内领先的超大城市公共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基于能耗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并形成10种类型、4大系统、3个时段的公共建筑用能特征图谱,并提出适用于绿色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基准线。
2、建立数据驱动的多参数复合实时能耗预测方法,精度达到90%以上;建立多层级自动诊断指标体系,率先实现跨建筑的横向对比和实时诊断。首创基于建筑热工特性动态感知的多联式空调前馈调控技术,以及基于系统知识和人工智能的中央空调系统寻优调控方法,显著提升建筑空调系统能效。
3、率先建立覆盖建筑类型最全的合理用能指南标准体系,创新提出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方法,编制行业首部绿色建筑性能后评估标准。建立全流程管控的建筑绿色节能标准体系,提升超大城市工程建设系统化管理水平。
项目成果授权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31项,主编标准23部,发表学术论文58篇(其中SCI/EI检索17篇),专著5部,成果应用于全国500余项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程,年节能量15万吨标准煤。项目建成的上海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成为行业标杆,获评“30年来上海市节能重点领域十件大事”,支撑了江西、福建等20余个省市的平台建设,累计服务建筑面积超过1.6亿平方米。项目成果有效支撑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五个新城、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等顶层规划,引领推动全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